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是华夏先贤所描述的人类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人类与造物之间,息息共生,圆满通融的和谐完美世界。大同世界是在外边求,还是在人心求?此章辑录了两篇思考,一篇关于人类聚落形态的进化,一篇关于大同世界的究竟探索。大同世界也算是大设计的终极目标了,所以这篇的文字少些,多留些空白让读者自己思考了。
聚落形态的进化
世界本来应该越来越简单的,但我们所遇见的却是相反。各类经济要素、自然要素、人因要素、意识要素、制度要素等等,错综交叠。
几万年的人类历史走过来,我们是否是文明程度更高了呢?一定程度来讲,不见得如此。
总不能说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住得熨帖就是文明程度高吧,也不能简单说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通达性增强了就是文明程度高吧,同样也不能说我们对外物的控制力增强就是文明程度高吧。
文明程度的高低我认为有两条标准,一条是明悟的程度,另一条是明物的程度。如果没有第一条标准作为前提,第二条的明物程度越高,文明程度反而越低。因为文明的根本在人心,没有了明悟的德性作为基础,对外物的盲目追求就会让人偏离本心,偏离道,以至于走上背道而驰的路子。
历史的发展循环往复,第一条标准与第二条标准也是交互发生作用的,这两条标准的交互作用首先造化了不同的人类社会聚落形态。
人类社会的聚落形态有 4 个阶段,也可称为 4 类形态。分别是分散势、集中势、集散势、散集势。之所以用势这个字,是因为带有趋势的动态意思。
这 4 个阶段基本概括了人类从原始社会聚落,到封建社会,到工业社会,到现代社会,到信息社会,最后到未来社会的组织形态进化。
分散势的时期,人们的居住趋于分散,也并不向往集中,因为集中就意味着冲突。
集中势的时期,人们的居住倾向于集中聚集。这个时期的人较上一个时期有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有了除争斗之外的更多相处方式。这个时期产生了村庄、城市。
集散势的时期,大型生产需求相对集中,人居空间相对分散。比如钢材,大型制造,高端技术,历史文化等场地以集中势存在。而人居空间则以分散势存在。这个阶段较上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的要素是信息的流通,也可以成为数据的信息化、互联化。互联信息使得人们对物理空间的依赖性减少。
散集势的时期,是各个聚落分散存在,每个聚落的生产要素相对集中。这个时期的关键要素是对物质与空间的控制力,让人们摆脱对物质与空间的限制。
目前我们大概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转化的时期。
历史地来看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个是做好大生产要素的集聚,一个是做好各个聚落之间的联通,既包括物理联通的道路、铁路、航道,也包括信息通路。当然,让人类发展进入第四阶段的时候,大部分以前的物质文明都将成为古董,没有任何价值。但毕竟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很难越过。
目前我们国家在大发展方向上的定位是符合历史规律的。一方面进行大生产要素的集聚,增进资源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做好聚落联通的基础设施。
大生产要素往往是具备某一类特殊或必备需求资料的生产,比如煤炭、钢材,石油。也或者是不可复制要素的集聚,像历史文化要素、人才要素,自然环境要素等。
在第二阶段所形成的超级大城市,随着第三阶段的到来,大生产要素集中,信息畅通,而逐渐会人气下滑,失去大多本来的城市功能。
纵观我们国家的历史社会聚落形态,有着另外一条发展路径,让我们已经走完了聚落的 4 个阶段。
分散势阶段,是分散居住的阶段。这个与普遍规律一样,与西方国家的过程也一样。
集中势阶段,在我们国家自夏商开始就逐渐形成了村庄与城市,也逐渐形成了大城市,超级大城市。
集散势阶段,和散集势阶段在我国一定时期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特殊功能的城市与普通村庄聚落同时存在。每个小聚落基本自给自足,不与或少与外界发生联系。每个聚落都有统一的价值观,人心祥和富足。
当然以上的描述是对我们国家所存在的聚落形态最美好状态的表达,事实上在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生态里,具体表现不会这么完美。
把中国以前的聚落状态拿出来做个类比,其实是想说明,聚落的形态一方面与人明物的程度有关,同时也与人心明悟的程度有关,甚至关联度更高。人心如果明悟了,直接进入聚落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我们要把本心、信仰、理想、知识、规则制度、人文历史、艺术、政治体制、资本、信息、人体、乡村、社区、城市、通路、生产资料、生活资料、自然要素等等客观存在统合一个生命整体来整体观看。一切外部要素(这里的外部是相对概念,相对于本心一切都是外部要素),都是本心动容而产生的。本心如果秩序不和合于道,偏离了,外象就会越来越复杂,不和谐。反之,本心得中正了,外象的一切就都相对本心而中正,也就和道久存,不偏离了。
所以总而言之,人类社会聚落形态的进化,一方面是明物的结果驱使,另一方面是明悟的成果驱使。但归根到底大同世界的格局还需要以明悟为根基的。因为长时间来看人类的发展,对外物的追求阶段,毕竟是为了人们更好地修习内心以达到和道状态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人类生命价值的最终归宿。
大同世界
大同世界指的是天地自然的道法与人的神志、心识、行为,以及人类社会的诸象存在都通化和合,形成和谐统一体的世界。
大设计的最高理想就是大同世界。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都认为只要人类物质文明足够发达了,大同世界就到来了。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粮食储备已经足可以养活目前人口的好几倍,而每天依旧有大量的人饿死,这显然证明物质丰富程度与大同世界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
大设计的大同世界,在根源认识上与物质构成上都是大同世界。物质的大同是心道一体的外在表现。
每一次大设计行为都是我们与大自然的一次通透交流,每一次大设计都让我们与自然本来的生命更加地契合、通化。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以科学为主导,基于科学实验对外物研究的思维体系,和以道学为主导,主张天人一体,以本来规律造化万物,和化自然的思维体系,必然会在这个时代更好地融合,成就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新起点。
自从量子力学的认识突破了思维和物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来,东西方思维的壁垒也将随之打破了,唯物和唯心的认识也将被打破。摆在人类面前的问题,在生命的本源和最终归宿这个层面,东西方文明不再有冲突,彼此之间有了高度的默契和很好的补充。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历程中是一脉没有任何地域性、民族性、私利性的文化存在,这脉文化的最终诉求是实现人心与道理的和合大中,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片土地朝代更迭、种族混合、文明碰撞,但文脉从未断续的原因。
大设计的大同世界,是建立在不着一切法、一切相,承认天地宇宙大生命的一元属性的认识基础上的思想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统一。在这个世界,从社会意识、文明教化,到伦理纲常、法度秩序,再到诸象构成,都是和道的,在道的生命秩序之下,一切法相都统一了起来。
大设计的大同世界,想象起来很美好,想要实现似乎很困难。然而实际上,一切世间事物也都是由心生化出来的。一方是天地自然之心,一方是人心。人心只要和了道,以和道之心做大设计,每一处造化都是和心、和道的,那么世界自然就大同了。
大设计的大同世界,简单说,就是让人心回归自然心,以明明德之心行教化之道。有了这个道心一体的认识,大同世界就已经来到了,至于物质之种种,不过是时间层面的表象了。
大同世界的追求,是人心志的回归,也是修行的人,生命的全部意义。大设计便是这修行路上的认识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