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是事物神志、趋势、秩序等的综合要素之呈现。时代潮流中的一些让人动心念之象,多是洞察时代核心信息的玄机点。察知该类信息,并辨识之、应用之,是大设计行为的重要组成了。
“+”的思考
社会发展的时势潮流促造了很多热词,如 +”。时下所流行的有很多“+”的说辞,像是互联网“+”、金融“+”、资本“+”、创意“+”等等。何为“+”,其社会诉求的根由何在。
我认为,从宏观来看,之所以会有这种“+”思维的产生,是社会生态从要素经济向综合体经济进化的表现,也是社会从低等生命形态向着高等生命形态进化的表现。从宏观进化的层面讲“+”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以结果导向来看待“+”的现象,纯粹靠平行元素的叠加,是难以充分融合各要素以形成高等生命的,反而因其盲目性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以自然生态的来类比,任何一个物种的形成,都是在顶层秩序的统筹下,各能量要素互相融合的过程。如果没有顶层秩序的统筹,自然的各个要素只能是形成松散结构关系,而不能有通气融合的生命状态。举例来讲,如果一个产品没有顶层的供给侧端的需求定位,而盲目加入互联网技术,则产品依旧是没有生命力的。反之,如果互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实现其供给侧端的需求,则是为生命形态完整性,和整体价值加分的。
目前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经济要素空前丰富,供给侧端的需求也空前复杂。正是这两个前提,使得新物种的形成成为可能。自然界中的顶层秩序的存在,在人类社会中好比顶层的大设计,这个大设计思想,贯通战略,系统,和美学,直指供给侧端的需求。而这中间的各类要素也只能在这大设计思维下才能得以有机融合。
客观地来看中国目前的社会结构,顶层大设计阶层的人才,还是相对缺失的,这也就造成了各类盲目“+”的现象,中医所讲的“神不摄志而后病”的状态,如是。
任何社会风涌之时尚浪潮,无一例外都是偏道的,也都会因其时空局限性而有后患因果。大设计的参照标准只有于自然的道法,于人心的中正,别无旁类。大设计师需在风潮中坚守大道,不随波逐流,不盲目执着,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礼乐安康。
皆为工具
当我们过分宣传或是过分地热衷一种思想、主义、现象、事件、物件的时候,其实是我们被这种存在所用的时候。比如,有些人沉迷于玩手机,其实是手机在玩他;有些人到处炫富,其实是钱在操控他;有些人处处宣扬自己的知识、聪明,其实是被知识所障碍、被聪明所迷。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风尚,也就是时尚。所谓的时尚,从广义上看,不仅仅是流行美学风尚的意思,也是时代诸多潮流的总称。我们讲的“互联网 +”等热词也是时尚。客观地讲,时尚的生命力都是短暂的,因为时尚产生的原因多是一种新生事物或者是周期性反复的事物(比如某种长时间被打压的文化的复兴)与当代的巨大反差而导致的不平和心态所生。
每一个时代的时尚,都是时代的大主观意识驱使人的主观意识的表现。每当时代出现一个热词,我们不禁要反思,这种集体意识是和道的还是背道的。历史证明,绝大部分时代的热衷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而且大都出现在社会整体价值观偏颇的年代。所谓的偏颇,说的是人心与天地自然本来的秩序不和的意思。
只有摆脱了诸多偏颇秩序的干扰,不受时代或自身认识的局限,把世间一切事物都视为工具的时候,才能做真正的大设计。
自然生态的进化过程,实际上是先天的高层次能量向后天物质能量转化的过程。进化到人,从人的灵感思维到肉体,可以讲是宇宙高层次的先天后天能量交合点。再到人类社会的进化,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向内进化,人心贴近自然本来的路径;一条是向外进化,造化更聪明的产物的路径。
罗列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有两大类:一类是形而上的模式、方法、规矩;一类是形而下的资源、实体。这一切都是大设计工具箱里的工具。一旦我们把某一样存在当成顶层的追求,这个存在就不再是工具,而我们自己就成了工具了。
很多企业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做了别人的工具,挣着眼前的钱,铺着死亡的路。一旦在上游产业失去了工具价值,企业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总结工具箱意识,就是要修正本来的心态,不跟风时尚,把一切都当成工具资源去看待。工具箱意识之上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不断突破自我的、活的顶层模式作为提领和统筹。这个顶层模式便是不断怔上明悟的明明之心,只有这样,工具才能被更好地应用,成果才能和道润物,教化人心。
美学生活
真正的美学生活,是内心与道法和序,外物也与道法和序,人物咸和,内外互鉴中正的生活状态。
物之美否,与经济价值之贵贱不必同关联。如一白纸,常人笔墨与艺术家留墨则成物境界差甚,而其物质构成并无差。
由内心而美至于真正大美,是需要时代逐渐涵德和养的;由外物至美对人亦有大营养功用,如一邋遢人进优雅厅堂,见大人高洁,心自然生出敬爱,并以效仿,见自身之拙,便是由外美而成养于内的表现了。
在古时候,寻常家里的用物、家什乃至于房屋格局大都是成规矩的,这般规矩大都是文贤之士的做功。因有这高处格局的贤者做功,让寻常家也有大美之秩序的濡养。
现时代的情况不一样了。工业文明造成制造业的高超效率,使得造化一件家用变得甚是简单,各种庞杂的式样也丛生出来;盖一幢房子也甚是简单,由着自己的好恶便造出来了。从前的规矩一来是传得不真了,再就是举头三尺见不着了神明,人人都是神明了。一时间,国内的各类家造,家用混杂的不能受用,甚至不忍观看。而百姓却不知不觉,整日地身在嘈杂污染中度日子。居所的尺度,用物的形色,周身的环境,等等,都不关切形而上的秩序能量了,蒙在了人眼一时一物的花样上。
不夸张地讲,如此“美”育,民族之哀。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宋代 云纹角牙宝座《道子墨宝 :地狱变相图》
美 / 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藏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唐代服饰包括公服、圆领袍、半臂、衫裙、帔等,
装饰有幞头、巾子、革带等,
布料有蜀锦、绫、罗、夏布等。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宋代的服装,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
但与唐朝服饰相比,宋朝服装与传统的融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给人的感觉是恢复中国的风格。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大设计时代之“识象”》]()
穿十二团龙十二章衮服的兴献帝(左)、明代皇帝龙袍(中)、皇帝常服革带(右)
人所整日察知的事物实在有限,多数秩序能量是不能察知却时刻作用的。用物之于我们的和合之度,便是影响人类生命质量的第一境界之秩序能量。
现时代或也缺少,真正大德,定礼乐规矩,感化民众,以物教育之。一地之政府,所最该执掌之事物,在我看来首要便是这地域品牌气质之引导,与鼎立礼乐之大德人才的集聚,培养,这许就是一地之发展的天了,与基础设施之地相呼应,则可孕育一地之生养和合秩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