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感,是生命体的本心与外物的交映过程。
感的基础是信息差。信息差是以一个信息原点为参照,所产生的信息的差量。不同层次及不同物象的信息差,相互沟通,和道同频,则成为生命秩序。也有产生不和谐之信息差者,所谓污染,便是相对一个和谐生命系统的不和谐信息差存在了。如,一幅书法作品之信息差,乃是字形构架之间、字字之间、黑白比例之间多层次信息差秩序,但如果用油画笔画多一下绿颜料,则最上一层信息差则是书法与油画之差,便是不和谐与书法内的各层次信息差了,便是污染。信息差是世界大生命的基础,也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能量运行的基础。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
九宫风水模型图
感的层面是对外界生命信息的反应。每个人感的能力差别不一,根本原因在于每个人的信息差的感知的相对参照系中心不一样,也就是明德之初心不一样。圣贤的参照原点几近于道了,普通人则离道远得多了,所以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人。
风水与节气,一个偏于空间性的信息差能量场,一个偏于时间性的信息差能量场,两者又同时具备时空全息性,无时无刻不在对人生发生作用,而普通人却感而不知。节选关于《风水》,《节气》两篇,感知先贤对世界的宏观信息差认识。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国学的大生命 · 感》]()
长陵风水示意
风 水
风水者,天地万法生命之秩序载体。风者类理,水者类气。理使气行,周流天地之间造化万物,与此同时,万物之命亦赖风水维系之。
天下大命一脉,皆以信息差而成序,和道而成命。如四季交流,日月循序,人身之经络相貌,居所之气脉,人世之举手投足,身着之软细各色,人伦之亲疏五福,葬身之地运,觉悟之冥灵得道,和而作用于当世之命,以成当时之运。
当时代的人看风水,或是玄虚多些,或是视为迷信之执着认识,不肯再正视之,或是小风水当道的,总不见得风水本来。企望从姓名、外象、阴阳宅而使风水造命的,多有人在;正知心念,得大风水而养性修身心者少有极了。
命者,本无形相,和道之气力而已。人之命,植根多端,以风水灌养之。分略端口大致几类,相类:外形样相,物色装饰,行为举止,姓名号称;伦类:亲疏五福,尊师朋幼,官长陌生;居类:宇宙时令,地域五行,家居气脉,祖先葬身。各类端口便是人的命造根系,端口各自和道有序,人本命之风水而顺流和道,某端口失序,于人命造皆有所应。
先贤画八卦以正天地之伦序,以和自然之道统。如,乾卦,方位西北,在朝为君,在野为父,君父居于西北位则和天地序列。先贤之初心,希望后世以八卦明悟大道之理,往下而通化行使道统,而非以形象套用,极尽速成而得一时之富贵。
后世便多了小道风水者,以此行天地造化使命。德不衬位,妄图以外势理气风水而得外物富贵,实则是舍本逐末的笨人。命造之灌养主根系永远只有心德一脉,心德不厚,空有旁系人为小风水,终究会因果报应的。曾国藩告诫子孙,不行地勘之事,不从玄虚之言,意志便在大风水的德毓了,后世子孙丰厚之实,也怔明了此简朴大道理。
入世,多些因果是不自觉、不自知的;多些风水端口是先天因业累积的成就。日日新民,怔悟得道,使不自觉,不自知者而觉知;面对先天因业回报而持明净心,平常心,如此便是修养,如此便得和道之大风水。
节 气
中国的节日不同于西方的节日。西方的节日多是为了纪念某一人物、事件,人为拟定的,而我们的节日则多是顺应自然循化规律而定的。五日一候,十五日一节,一年72候,24节气,这些气候变迁是太阳,月亮和地球作用周期的循环。
华夏的祖先们认为自然是个大生命,我们人类是大生命体的运化成就,人类需要返归自然本来才能得到最终归宿,澄明养德是人生平之不懈修求。
华夏民族向来崇圣贤,而西方尚英雄,说到这里,也就有了圣贤和英雄的分略。圣贤谋势,消除隐患于未然;英雄谋事,待事情常人不能消匿了,才力挽狂澜。
中华的圣贤清心明境,与天地合德,四时合序,日月合光,鬼神合吉凶,返璞和归自然大道。察天地万物,观心境周至,意旨在发现宇宙自然的本来规律。天地相化寒来暑往,胎养生老,明识而得世物衍成的先天八卦;辰宿列张,风雷相薄,山泽通气,演绎而得世物状态的后天八卦。
华夏的圣贤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总能从不同的历史时代跳出当时当地的时空约束,回归到自然本来的秩序当中,并通过不言之教化影响历史,传化文明。
华夏的节日大部分是跟节气相关,初一或十五,另外一大部分是重日,比如二月二、五月五、九月九、七月七之类。
现代人的理解,节日是家人,朋友集聚或是庆贺或是团聚的日子,然而实际上圣人们的立意却不是这样。节者同劫。是地球生命秩序能量交合的节点,此时空下地球所受的能量结合最强,作用在地球生命上的能量也自然最强。反映在现象上,则是生命状态最不稳定的时候。
第一类节日,就是节气点的日子,也就是太阳,地球和月亮成角度对应的时候,这个时候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与外星球的磁场感应是最强烈的,这个磁场感可以理解为更高层次,更微妙存在的能量场,比如引力波。在这节气的日子,由于磁场强烈,会影响生命的既有状态,做出背离正常秩序的反常行为。事实科学也证明了,地月、太阳关系磁场强烈的时候犯罪率会突增。而中国的圣贤就用无为之智慧拟定了这些顺应自然规律的节气,让大家在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坐在一起找个由头高兴一下,做一个与自然力量的冲和,以此调配社会秩序。
第二类节日,就是重日。这是另一条华夏文化特征的体现,那就是信息的全息特性。中国的学问不像西方的学问,分个精细,分个术业,中国学问最大的特色是万法归宗。不论你干的是哪一行但凡有造就的,有历史分量的都有一个几乎一致的道统标准。这种归纳、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是东西方文化区别的根性。
这种思维方式也使得华夏文明成为全世界唯一不称之为知识型文明的文明,其大无外,其小无内。但凡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都是对宇宙,自然本来规律的模拟,不是人为的创造。以上提到的信息的全息性就是这个思维方式的直接体现。比如八卦,不是八种物质,而是全息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生命系统,每个信息都是同类别信息的高度概括,天干地支也是如此。举例来讲,乾卦对应五行金,对应天干甲、地支寅,自然物为天,人伦为君,色彩为白。这样的文化特征也使得中国古时候的文人喜欢故弄玄虚,比如说一个人不是东西,东为木,西为金,南为火,北为水,不是东西也就是不能成器。
再说回这重日之节到底为何而设,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调和重合之信息,调和人伦和天地的秩序。比如五月初五,这五先天八卦是风,两五相叠是大风的信息,五又通午,午为火,风遇火,火灾的信息量极大,所以让大家把干叶拿来用一用,去河里赛赛龙舟玩一玩,与火灾的信息中和一下。其他节日亦同,不多说了,不然圣贤们的无为都被抖搂出来,成了有为了。然而事实上,虽然圣贤当年的立意是把劫日当作节日,让大家出来平安度过,但事境变迁,至于今日这些节日却又真正成为了劫日。如春节过年,本是要平安守岁、守年的,先祖也告诉我们说年是一个凶猛的动物,大家凑到一起平安过年。这其实便是对形而上能量的一个形象比喻了。现今,过年却又成为了犯罪率高发,事故频出,人口大迁徙的一个客观现象,甚至更甚了。便是初心不初,久而形成明德障碍的缘故了。明德障碍便是被本来和道的明德心所障碍的现象,原因便在于缺少对中正初心的坚守,而随从表象了。
从宏观的历史来看,我华夏之文明,几千年来都在谋求与大自然秩序的共鸣、共存。我华夏先祖们从来起心动念都是在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而谋虑。相信未来的人类文明不论物质造化如何发展,都将会回归到华夏文明对世界认识的根性思考,回归到格物致良知,归心求本来的与自然相憩与共之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