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段时间,几年或者十几年,中国的每一个城市都会有自己的品牌,并且都会有以品牌为载体的多样化产品的文化输出。这里所提到的城市的概念,不局限于目前的行政区划城市的范畴,指的是一个人居系统单元。可能是一个市,也可能是一个县、镇甚至是村。因为品牌的生命力强弱与其物理空间的大小没有绝对的对应关系。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作为一个城市品牌,应该如何构建?或者说,直接一点,什么样的城市品牌模型才算是合格的城市品牌?我们一起来设想一下最终的结果。
首先,我们还是要强调,大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构建一个符合天人合一的社会和谐秩序。这个秩序是一套与自然道法、人伦关系、功能链条、形式美学有机统一的整体秩序。所以,任何一个品牌的构建行为,无论大小,都是大设计思维通化的过程,在城市品牌建设中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把城市理解为人类社会大生命群体的生命单元。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神智、思维、记忆、情感、机能、形貌和外饰。人类的城市发展到今天是城市这种生命的进化过程,从原来的功能单一、信息保守,到丰富的机能、多渠道的信息联系,这就是生命的进化。未来的城市会有更强大的品牌输出能量和影响力。可以理解为,每个城市的生命都逐渐地会思考、会讲话,能够走出去主动社交。美国很多大城市的产品输出,比如迪士尼乐园的输出、麦当劳的输出、环球影城的输出、好莱坞的输出,就是城市品牌主动社交的表现。中国的城市也在慢慢开始城市品牌社交,这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主要的城市进化现象。
作为一个城市品牌,其生命力的强弱只与符合道法的信息差的大小相关,与其他任何具体要素,比如,土地面积、科技、艺术、各种技术等等,都不直接相关。
我解释一下符合道法的信息差的意思。前边我们用很多篇幅讲过信息差的概念。任何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现象,但凡被人们感知、经受的,之所以会有存在、有轮回,都是因为有信息差的存在。具体地讲,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听到,事情之所以能有生灭,都因为有个对比关系,让信息与某一个“中”形成了反差,这个反差就是能量的基础。这与广义相对论所讲的光与时间、空间的关系是一个道理。我们就是处在一个稳定参照系统的生命大秩序中,如果这个秩序的参照体系,或者说参照边缘被打破,那么我们这个世界的存在秩序也就随之被打破了。我们所惯性认识的世界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包括时间单元、重量单元、空间单元等等,都会变化。
任何一个城市的品牌生命首先是源于信息差的大小。通俗地讲,就是这个城市的核心差异化价值。核心差异化价值的关键就是聚焦。这个核心差异化价值就是你有,别人没有;你能有,别人不能有。有了这个前提,城市才有了在这一轮大品牌经济、大生态重构的时期,拥有称为聪明生命、被人尊重的生命的可能性。
说到这里,很多人会联想到我国的古代某些时期,各大城市的特色也并不那么鲜明,但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城市多得是,生命力不可谓不强,这是什么原因呢?在中国原来的某些时期,城市的生命状态相对稳定,也大都符合道法的秩序,大到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小到民居的规划设计,再到社会人伦秩序、民俗秩序等基本都是符合一元道法的。还有,在那些时期,社会大生命的生态融合性不强,城市的主动社交能力都比较差,人们的活动能力、信息的沟通强度都偏弱。在那个生态之下,城市之间的大生命系统没有构建起来,不存在城市之间信息差的问题,只需要把城市之内的信息差处理好了,让其符合道法,基本就可以保证一个地区的稳定和持久生命力。但目前这个时期,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全球一体化可以概括的,全球一体化还是一个物理空间融合的过程。而目前的世界是一个自信息层面、意识形态、物质形态等各层面大融合,形成新生态的时期。城市之间的关系重构,对每一个城市的信息差的要求自然就不是之前的时期能比得了。
然而,有了足够的信息差,也就是差异化的价值核心,还是不能成就一个受人尊重的健康生命体。还需要让城市的生命秩序是和谐的、和道的。具体地讲,就是让城市的品牌定位、意识形态、功能构成、产业结构、运作秩序、人伦关系和美学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就像人的神、形、气、貌的生命体一样。
以前的时候,城市里做一些具体项目,比如工业园、产业园、特色街区等等,就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一时之需。现在,城市如果想拥有品牌竞争力,城市品牌的顶层规划、生态结构的完整性远比具体项目重要得多。
目前的这一轮综合体经济、全域旅游经济,都是要素经济向品牌经济过渡转化的表现,再往后发展,一批有生态产业结构、有品牌的城市就会脱颖而出,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做品牌的输出,把影响力突破物理空间,走出去,迎合世界一元的大趋势。而且这些输出的品牌都会是以大生态为基础的小产品的输出,城市的品牌都会有强大的信息聚焦。
我们设想,人类社会再过三五十年,城市的功能组成基本不会有大的差异了。就像是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机能,只要是健康的生命,都大同小异,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是思想认识、整体气质,以及社会行为的区别了。
所以,谈城市品牌的建设,我们要先把一个城市生命的基本机能模型构建起来,在这个中国城市混沌发展的阶段,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来探讨城市差异化核心价值的挖掘,以及品牌输出的问题。
城市品牌是城市生命的综合状态呈现。城市品牌的形成不是喊出来的,而是整体生命气质、思想、行为、产品在人们心中的意向凝结。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却不是每个人都是名人,拥有了品牌的城市,就像是有了成就的名人。我们先分析一下城市生命模型的构成,这是一个城市成为品牌的物质基础。
我们把城市当作一个生命体,这个生命体机能完善、秩序和谐,才能算得上健康。居住在城市里的个体人,是城市生命的组成部分。衡量一个城市机能是否完善、是否健康的标准是居民的思维以及行为与城市交互的稳定程度。比如,我们住在一座城市,我们每天的饮食、交通、工作、社交、医疗、教育都有稳定的秩序,这个秩序具体体现在稳定的时间度量单位、稳定的价值度量单位、稳定的空间度量单位等,而且这个秩序能够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与人的生命秩序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去上班,每天的时间相对稳定,拥堵程度人们能接受;去医院,就诊流程相对稳定,中间流程相对便捷,人们可以接受;有着相对完善的满足人们日常休闲、社交的服务功能,等等。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赵兴朋谈大设计系列之《城市生命》(上篇)]()
拱辰活力中心
总之,人在城市中的一切从需求到实现的生活功能,基本做到完善、稳定、和谐、有效率,一座城市的生命机能才算完整。目前我们国家的几乎所有城市都还处在完善城市机能的阶段,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基本还没有从功能满足的层面解放出来,换句话说,大部分人都还在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工作,还没有到人身修为层面的程度。普遍意义来讲,居民只有从完善生存功能的层面解放出来以后,才会在稳定的环境中考虑人身修为的问题。
——赵兴朋
2016年9月6日-书于北京一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