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设计的生命观把天地、人心、万物、时空,都视为一个统一生命体。也把世间所有秩序,能量,载体“和道”的现象都称为生命现象。大设计的目的在于持中正道心,造化“和道”之小生命,以使万物和合共怔,成就大同世界的“和道”大生命。
这三篇对生命的思考集中在 2015 年。当时对生命现象、本源以及外物关联的思考持续了很长时间,留下了很多关于这些思考的辑录,摘录了以下有代表性的三篇。三篇文字的内容主旨大概是一致的,《大生命》一篇更倾向于讲生命的一元特征,《生命三要素》一篇讲大生命的构成,《对生命的思考》则是更具体层面的对生命的理解了。
大生命
自从以相对外物研究的西方科学思维成为当时代文明主流以来,人们对生命的认知大都是基于科学实验的结论而定义的。然而科学结论因其相对于外物,时空而生成,不同时间段给的定义也是相差甚远的,甚至是颠覆性的。
大设计对生命的认知与科学的万物有理的路径有大的差别。大设计认为任何一个相对完整的能量秩序都是一个生命。所有天地造化的事物只要拥有了道统秩序,都是有生命的,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个“中”,也就是秩序相对参照系的原点,每一个生命都是基于“中”,按照一定的秩序运行的能量存在。
生命层级的高低、能量的大小,只有一个评判标准,就是这个生命近乎道的“和”的程度。生命健康与否也只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和乎道的程度。越是近乎道的能量秩序所支配的下层能量秩序的能力就越强;越是与道和频的能量秩序,就越能随其所欲不生嘈杂,疾病。
在佛学里边认为万物都是平等的,所有的物质的本心都有佛性。说的是外物的“中”都是天道的“中”,都是一样的。就像人心在初生的时候,它的本心和天道的中是一脉,只是人通过日常行为所濡染学知的,有很多信息让自己的心不正了,但并不代表自己那颗初心不在了。初心一直在那里,只是自我所在之明心,与本来之初心不相契合了而已。
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程度的高低,根本标准是人心对与道统自然的明悟程度以及和谐程度。这个明悟、和谐在人心,就是这个民族人心良知澄明的程度。第二标准才是明物方便的程度。但没有道统坚守的明物,反而会成为物质的奴使,乃至于走向物统的世界了。
大设计的大生命观,也是大设计的行为导向。大设计的行为就是要立足大生命,和合天道、人心以造化符合天道、人心的小生命,重构社会的秩序,让社会大的生命秩序和于道统自然。
大设计的大生命观是一个宏观的生命观,不是一个狭隘的生命观。除了认为生命可以纵向传递之外,还有横向传递。所谓的纵向传递就是生命的繁衍,所谓的横向传递就是人心在了如自然造化的前提下,用本心所造化之生命。每件人心造化的物件都是一个生命体,其生命境界层次便与设计者本人的立意境界直接关系了。每一个生命体都有着自己的物种基因,这个物种基因就是由造化这个生命物种的初心所决定的。
大设计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让所有造化出来的生命彼此之间相互和谐,共同和于自然大道,和于人的本心,形成一个有秩序的,符合天道人心的大生命系统,也就是当年孔圣人所倡导的礼乐大同。
具体到人之生命,以此大生命观来看,也是相对存在的。宏观看,是以个体人为相对中心而联络神志、身体、血亲、宗族、礼法、纲常、外物、自然、时空等的大生命。细处看,依据相对物不一样,对人的生命范围定义有所收窄。华夏先贤观个体人在此生世之状态,便是以某时空的本我为参照,展开的大生命现象。抽象至一定高度,时空要素也没有了信息差,一切信息趋于平静时,信息的稳定性就很强了。具体看某个体人此生世的状态,有多个联络宇宙信息能量的端口,如神志修养、血亲宗族(包括骸骨)、行为言谈、本有身体、居所环境、朋友亲情、饮食用度等等,每个端口综合接受信息能量之总和,源源不断地作用于个体人,此称之为大风水。所谓命运者,也是这大风水使然了,所谓改造命运者,实难,但并非不能,内修神志通明道理了,其他下层次的能量端口自然也会随之顺行,命运随之和道。但短时间看,命运之端口都是同步作用的,改造命运非是轻松常人事务。
相对于生命,有了生态。生态是生命的上一个层次的包含维度,生命是生态的被包含维度。大设计的生命观都将之视为生命现象。
生命的三元素
生命是一种普遍存在现象,所有天地,人心之造化,但凡有信息差能量周至秩序的都是生命。四季循环,自然冷暖,舞蹈,艺术画作,人子生灵,事物生灭,各类法统规则,文书记录,凡所触见沟通,循环流止者,皆是生命。
大设计认为组成生命的要素有三个:第一个是能量;第二个是秩序;第三个是信息载体。
我们拿一首音乐来举例子,能量就是这首音乐的声音大小,秩序就是这首音乐的旋律,信息载体就是这首音乐的声音。我们再拿一个人来举例子,能量就是这个人的生命力,秩序就是这个人的筋络、血液、神等运转规律总和,信息载体就是这个人的身体。
我们创造一个生命,首先得让这个生命有足够强的能量,这样才能保证生命的存在。产生能量的直接原因是信息差,就像我们之所以能听见、看见、感受到,都是因为这个信息相对于信息的原点,有一定的差值,如果没有这个差值,能量就不会周流。
再一个要素是秩序。所谓秩序,就是能量运行的规律和轨迹。所有生命的秩序都有一个核心关键,就是“中”。“中”是秩序产生的原点。是一切信息差产生的参照点。如果从数理的层面来解释秩序,它的表现,就是相对于原点的有规律的梳理组合。比如,我们把一首乐曲给数理化,只要找准了这首乐曲当中,把它定义为0,然后给每一个音差(是音差而不是音符)一个数字,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能成为音乐的声音,都是一组有规律的数字组合,而这些数字都是相对于基调的0,在上下反复的。
生命还得有一个载体,这个载体是能量和秩序的表象,是这个生命与后天世界沟通的媒介。说到这里,想到中国的一个成语叫,弦外之音。这个词里边生命的三要素意境都有了,首先是有了音,就已经有了能量,传递的场景意境是一个乐曲谱奏的韵味,有了秩序,同时也有了信息的载体弦音。这个词最深的意境其实是在讲,我们听到的音律背后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所在,这个原因就是音的律。
具体到做设计的时候,这三个元素可以延伸成为设计的三个原则:第一,化繁为简;第二,节奏明显;第三,信息焦点。
所谓化繁为简,就是要让信息的元素足够统一;信息焦点就是要让生命的能量足够大;节奏明显就是要让生命的秩序足够明确。
具体到一张平面设计上,化繁为简,就是要让这张平面设计的任何元素之间要发生关系,要有联系。否则,就不是一个生命体系。
节奏明显就是要让设计当中任何元素之间的大小关系、色彩关系都基于一个主基调,形成一定的规律和秩序。这种关系包括数理关系、色彩对比关系、形式大小关系,等等。
信息焦点就是要让这张平面设计的主要意志只能是一个。就像是一个生命让它开口讲话只能有一张嘴,不能多张嘴,如果多张嘴意志不统一,表达言辞不一样,别人跟这个信息交流的时候,获得信息就不够明确。
后边的大设计方法论会对三原则进行详细说明,这里简单提一下,为了说明生命构成与设计三原则的因由关系。
任何设计行为都是基于能量、秩序和信息载体三元素展开的。三者照应一体,共构生命。
对生命的思考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思考:生命的本源是何?我是谁?自于何?
我们在当下这个世界维度里认识到的生命,是由多层次、多类目构成的一个庞大的生命系统。总体来讲不论是高层次的维度,还是具体微观维度,生命都是某层次的能量、秩序和物质载体的周流现象。
从宏观地球维度来看,一股能量以地球为中,循环往复于各大星系之间,形成了多层次“和”的秩序,这个秩序作用于地球的各类物质,并以不同的能量小秩序,聚合不同物质形成各类小生命。但各类小生命彼此在上位秩序有高度统一。
之所以说是多层次的“和”,讲的是,以地球为原点,最大的一层能量回归。比如,银河系运转秩序和最小的一层能量回归;比如,地月秩序,以及中间各种秩序回归;比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等回归秩序,相互之间是有明显的秩序共振关系,就像交响乐一般,器乐各异,而音声相和。
然后,这个大生命的能量秩序作用在了地球上,地球上的生命,以地球上的物质为载体,以这巨大的能量和秩序为基础,孕化出千万种生命。这些生命都在高纬度生命层次上有着相同的内在秩序,就像所有哺乳动物都有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就是秉承了地球为中的宇宙大生命的秩序。
符合道的生命秩序,我们的先祖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后天八卦的秩序模型。任何一个方向的数理加起来都是平衡的。如果有外星人,形象未必与我们一样,但内在的经络秩序应该是一样的。
所以,生命的本源是同一个出处。我们与其他生命存在,都源于自然大道,以地球为中心的这个宇宙秩序。而“我是谁”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答案。因为相对于外物,我是这个肉身和精神存在的总和;相对于肉身,我是思维总和;相对于判断意识,我是灵性意识;相对于灵性意识,我就是自然本来的秩序。多少年来,让人困顿的“我是谁”的问题,因为只在狭隘的生命维度来考虑,所以永远不会有结果。
大设计的一个根本观点,主张生命是一元的,虽然世界上的生命体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生命的本来规律是一元的,任何一个生命都有着一元的生命特质,是能量、秩序和信息载体感应地球大生命,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像佛家所讲的万物都有佛性,道家所讲的万法归一,道理是一样的。
生命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垂直繁衍方式,就是生命之间的阴阳交合,繁殖行为。另外一种就是生命的横向传递方式,就是我们感应,通悟自然,以道法而造化生命。
设计就是生命的横向传递方式。更宏观一些来讲,任何行为只要产生了有秩序的能量现象,就是设计行为,就是生命的创造行为。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一个动作、一件玩具、一部手机、一辆车、一座楼房、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等等,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生命,当然也有可能成为病态生命,甚至被人无视的死物生命,关键就看是不是找到了合适的“中”,是不是有了和道的秩序。
从这个角度来讲,人类的所有的设计行为,首先是去探寻自然本来的生命道统,后再循行这道统造化生命的过程。
宏观来讲,探寻规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从局部入手;一种是从全局入手。从局部入手的方法就演化成当代科学的方法。基于科学实验对外物的研究,去探索自然的规律,把这个规律总结成为真理、公式,用以指导设计行为。另外一个是全局式的思考,是从自然全局的本来的规律入手,这便是东方式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考虑的是大自然大本,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有二十四节气、有日月交替,寻找现象上位之法统,以象明悟,而成演绎模型。
干支纪年便是对地球能量秩序的模拟。每一个天干和地支符号,都是一种能量归纳。这些能量符号不仅可以象征世间的万物,同时还可推演个体生命在地球时空之中的状态及发展过程。
我们还是说回生命,生命这个词用西方万物有理的科学式思维来解释,有很多不同的解释方法。有人把它解释成周期性的结晶运动,这个源于量子力学和统计学。所有的量子都具有两个特性,即波性和粒性,局部来看是混乱无秩的运动。用统计学规律来讲,每一个量子的运动都是有周期性的。这种周期性运动就形成生命本源的东西。波的特性其实就是秩序,粒的特性就是载体,而运动就是能量,量子层面的生命与我们认识维度的生命也是一致的。
这一段对生命的认识简单阐述,意在说明,大设计行为实则是和道造化生命之行为。我们造化生命的同时,也在被造化。生命的存在就是这样,圈然为道,往复周流。外在的身体生命是对命的狭义理解。一定程度来讲,外在的身体既是“命”联通外物和自然生命本体的媒介,也是生命回归本来归宿的障碍。就因这客观命体,多了很多信息的障碍,使得心智面临很多诱惑,考验,以至于少有人能够见到心性本来的澄明状态了。